<
m1n8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帝国风云 > 第四十五章 特立独行
    一九三十年,英国启动了“伦敦…级大型巡洋舰的建造工作。为了追求高于德舰的防护水准,该舰上的三座三联装十二英寸主炮炮塔全部置于舰桥前方,与“纳尔逊”级战列舰非常相似。

    甚至可以说“伦敦”级就是“纳尔逊”级的缩小版。

    问题是,即便缩小了一大圈“伦敦”级的造价依然过于高昂,英国皇家海军最后只订购了两艘,即“伦敦”号与“曼切斯特”号。

    到一九四零年,英国皇家海军启动了“朴茨茅斯”号的建造计划。

    这种战舰只配备了三座双联装十二英寸主炮炮塔,而且采用前二后一的典型配置,由此把标准排水量降低到了一万八千吨,造价仅为“伦敦”级的百分之七十,基本上能够为皇家海军接受。

    因为英美关系较为良好,而且为了对抗德意志第二帝国,英国早就放下架子,开始向美国靠拢,所以英国皇家海军大力建造大型巡洋舰,没有对美国海军造成影响,美国海军也没有跟风。

    可以说,在一九三八年,美国是最“淡定”的国家。

    在大西洋这边,英德没有放弃宿怨,因此英国成了美国的前沿阵地。在太平洋这边,中日已是冤家路窄,〖日〗本心甘情愿的充当了美国打手。也就是说,在两个最主要的战略方向上都没有足够明显的威胁。

    也正是如此,美国海军才能按部就班的建造新式战舰。

    此时,在主力舰上,世界各国海军都形成了统一认识,即集火力、

    防护与速度于一身的快速战列舰将取代所有主力舰。

    对此美国海军的认识最为深刻。

    早在一九三零,也就是各国主力舰的最高速度还在二十二节与二十四节之间时,美国海军就秘密启动了“北卡罗来纳”级的设计工作,而这种战列舰的设计航速为二十七节,后来还提高到了二十八节。

    从设计时间上看“北卡罗来纳”级是世界上第一种快速战列舰。

    可惜的是,受“华盛顿条约“限制,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到一九子八年才开工。

    只是,这并没有对美国海军的后继发展计划产生太大的影响。

    仅仅一年之后,美国海军就动工建造了四艘最高航速为二十八节的“南达科他”级快速战列舰,并且批准了“依阿华”级的建造工作,并且在一九四零年就为前四艘“依阿华”级争取到了拨款。

    也就是说仅仅三年,美国就开工了十艘快速战列舰。

    这个规模绝对是世界第一。

    要知道,在这三年里,德意志第二帝国只开工了两艘快速战列舰、

    英国皇家海军也只开工了四艘快速战列舰〖日〗本仅有两艘,〖中〗国海军则没有建造主力舰,即便把法国与意大利算上,其他国家的总和也仅与美国相当。

    美国海军如此大手笔,显然与美国无与伦比的工业实力有关。

    只是美国把重点放在快速战列舰上,而没有急于建造大型巡洋舰,也与其军事需求有直接关系。

    美国在后条约时期建造的主力舰,都有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即续航力惊人。

    “北卡罗来纳”级在十五节航速时的续航力为一万七千五百海里“南达科他”级为一万五千海里,而设计中的“依阿华”级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两万海里差不多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了。

    美国海军主力舰需要如此大的续航力,与其地理位置有极大的关系。

    到一九三八年,美英同盟与美日同盟已见雏形,美国俨然成为了西方传统列强集团中的老大是欧洲导亚洲盟友的大后方。在军事上,给美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

    对美国海军来说,其首要任务不是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或者是〖中〗国海军决战。

    别忘了,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上,各有英国与〖日〗本在前面冲锋陷阵呢。

    美国海军的主要使命,实际上驰援这两个国家。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战争爆发,英国与〖日〗本肯定会首当其冲,美国海军不会在第一时间参战,但是需要尽快为盟友提供支持,也就需要尽快赶到战争。如此一来,美国海军自然需要速度快、续航力大的主力舰了。

    事实上,这也正是美国海军重视快速战列舰的主要原因。

    一九三八年,美国海军制订了一份战术计划书,其中明确提到,大西洋舰队必须具备在一周之内横跨北大西洋、太平洋舰队得在半个月内到达东京。从诺福克海军基地到朴茨茅斯的航线大概为六千五百海里,而从旧金山到东京的航线大概为一万海里。如此一来,就要求美国海军的战舰得拥有二十四节以上的航速。

    更重要的是,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上,美国并没有太多的基地,也就不大可能让战舰在航行途中频繁补充燃油,因此需要战舰具有足够大的续航力。

    这份战术计划…书,还对美国海军的基地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一直把德意志第二帝国视为最大威胁,而且英国皇家海军没有恢复元气,加上中日战争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影响,所以美国海军一直侧重于大西洋。在一九三八年,美国海军百分之六十的战舰、以及百分之六十五的主力舰,都部署在大西洋。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在更加广袤的太平洋上,美国海军没有足够多的战舰,而〖日〗本海军后继乏力,〖中〗国海军却后势强劲。

    要用有限的战舰发挥出足够大的战斗力,就得建立更多的海军基地。

    原有的基地体系,显然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战略需求。

    别的不说,不管美国舰队从旧金山、还是靠近墨西哥的圣迭戈出发,前往〖日〗本与菲律宾都过于遥远,中途没有一座基础设施完善的海军基地。如此一来,等到美国舰队跨越了太平洋,到达战区的时候,恐怕也没有多少战斗力了。别忘了,日俄战争期间,俄国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就是这么覆灭的。

    一九三九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立法,把原本属于自治领的夏威夷群岛升级为美国的第四十九个州(阿拉斯加在二战后才升级为州)。随后,美国海军就宣布将把珍珠港建设成为太平洋舰队的母港。

    随后几年,借助大搞基础建设的浪潮,珍珠港的基础设施迅速完善,

    到大战爆发前,已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母港。

    美固太平洋舰队转移到珍珠港,等于把前往西太平洋的航程缩短了数千海里。

    当然,从珍珠港到东京、与到马尼拉的距离,都超过了从诺福克到朴茨茅斯的距离,美国海军依然需要高航速、大续航力的战舰。

    如此一来,美国海军的主力舰就不可能早得太小。

    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海军发展大型巡洋舰,要在航速与续航力上达到要求,吨位就不会小到哪里去。由此就会产生一个极为明显的结果,即大型巡洋舰的造价难以降低,还不如建造快速战列舰。

    这个问题,在“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上表现得极为突出。

    当美国海军准备建造大型巡洋舰的时候,这种标准排水窭为三万吨、满载排水量超过三万四千吨,配备了九门十二英寸主炮的大型巡洋舰的造价,几乎是“依阿华”级快速战列舰的百分之八十。

    这是个什么概念?

    “依阿华”级的排水量超过了四万吨,而且拥有九门十六英寸主炮,装甲防护更是远超过大型巡洋舰。

    从作战效能上讲“阿拉斯加”级还不到“依阿华”级的一半。

    正是如此“阿拉斯加、,级最终只建造了三艘。美国海军在取消了后三艘的订单后,增购了两艘“依阿华”级。

    显然,美国海军根本看不起大型巡洋舰。

    有趣的是,〖日〗本海军最初也看不起大型巡洋舰。

    虽然这与〖日〗本的财政有很大关系,即两艘堪称空前绝后的“大和”级战列舰几乎掏空了〖日〗本政府的腰包,加上持续五年的战争赔款,〖日〗本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建造价格并不算低的大型巡洋舰,但是这也与〖日〗本海军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即〖日〗本海军认为重巡洋舰就能胜任大型巡洋舰所承担的任务。

    事实上,〖日〗本海军根本没有认清大型巡洋舰为何物。

    要知道,从一开始,冯承乾就给了大型巡洋舰极为明确的战术定位,即这只是一种高效率的防空作战平台,其主要使命就是为防空火力薄弱的舰队航母提供防空掩护,而不是去与主力舰决战。

    可惜的是,〖日〗本海军把大型巡洋舰看成了“主力舰”或者说是高于重巡洋舰的“次主力舰”。

    从这个观点看,〖日〗本海军的认识也没错。

    不管怎么说,大型巡洋舰肯定不是主力舰的对手,在对付重巡洋舰的时候也占不到多大的便宜,自然没有理由耗费宝贵的资源。

    正是如此,在大战爆发前,〖日〗本没有建造大型巡洋舰。

    等〖日〗本海军认清楚大型巡洋舰的战术价值时,〖日〗本已经没有能力建造大型巡洋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