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变化最大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一个是英国。
日本是大战期间第一个战败的国家,也是得到中国的重建援助,开始进行战后重建的国家。
在很大的程度上,日本被中国当成了进行战后重建的样板。
虽然在大战结束之前,日本的重建工作就已经展开,但是要到战争结束之后,日本的重建工作才全面开始。
主要就是,在日本重建的问题上,中国国内存在很大的分歧。
关键就是,帮助日本进行重建的话,日本会不会再度发展壮大,而且成为对中国本土威胁最大的国家?
要知道,在大战期间,中国本土遭受的攻击大多来自日本。
虽然大战最后是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决出胜负的,而且美国在战场上给中国制造的伤害要比日本大得多,但是直到战败,美国对中国本土的威胁都非常有限,而且在一九四五年之后就没再构成威胁了。
相反,日本在投降之前,一直对中国本土构成了威胁。
投降之前,日本对中国本土进行了报复性轰炸,其中在一九四零年下半年,还多次组织轰炸机奔袭中国东部地区的大城市,仅在一九四零年十月十日的轰炸中,就导致上千名上海市民伤亡。即便在中**队登陆日本本土之后,日本军队也在攻击中国本土,甚至组织发起了自杀式攻击。在一九四一年四月。日本的一架“神风”自杀式攻击机撞击了一艘由烟台前往大连的渡轮,造成一千四百名乘客丧生。当时,日本甚至出动飞机,向中国东北与东部地区投掷细菌炸弹!
这些事情,中国人都铭记在心,从未遗忘。
在战争结束之前更是如此,即没有任何一名中国人对日本有好感。甚至没有任何中国人希望日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只是,这些担心多少有些多余。
原因很简单,日本彻底战败了。中**队占领了日本本土,日本被解除武装,连天皇都成了历史。
至于日本平民。根本无足为惧。
此外,战争对日本造成的损害,远远超过了中国。在大战结束的时候,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已经元气大伤。
前面提到过,日本在战败之后,遭受了巨大的磨难。
到战争结束的时候,饥荒、疾病与动乱,已经夺去了三分之一日本人的生命,而且中国占领军在镇压叛乱的时候从未手下留情。幸存下来的日本人,要么投靠了中国占领军。要么就是被剪去了爪牙的顺民。
说白了,不愿意顺从的日本人,在战争结束前几乎死绝了。
与中国占领军在日本进行镇压行动的资料,直到二十一世纪中期才公布,主要就是这些资料会严重损害中国的形象。并且对中日关系产生影响。即便在大战结束一百年之后,这些资料里记载的事件,也让人十分震惊。
比如,在占领期间,中国占领军推行了“什一连坐法”。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每十户日本人组成一个什。如果这些日本人违反了占领军颁布的法案,比如参加了抵抗运动,那么在查不出罪犯的情况下,占领军就将以抽签的方式,抽出一户人,把这户人中的成年人全部处死,未成年人则送往占领军的孤儿院。
显然,这是十分不人道的做法。
当然,这都是战争时期的特殊手段,也是迫不得已的手段。
总而言之,如果按照比例计算的话,日本是众多参战国中,人员损失最参众的国家。
根据日本当局在战后做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在一九五四年的时候,日本的人口总量为四千二百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大战爆发前,日本的人口总量超过了八千万。
也就是说,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损失了一半的人口,而且绝大部分是青壮年,还以男性为主。
在一九五四年的时候,日本的男女比例为一比一点三!在人口的年龄结构中,十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高达百分之二十七。
也就是说,日本是一个严重失血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威胁可言呢?
以日本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结构,别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即便再过五十年、甚至再过一百年,也未必能对中国构成威胁。
正是如此,当时主要的政治家都主张帮助日本进行战后重建。
在重建方向的问题上,中国领导阶层的意见是比较统一的,即日本即便拥有成为工业国的基础,也只能以轻工业为主。
当然,最好是以服务业为主。
说白了,就是限制日本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重点扶持服务业与轻工业,让日本没有能力再度武装起来。
这项政策,是日本战后重建的主旋律。
也正是如此,日本在战后发展最为迅猛的就是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
在一九五五年,日本的旅游业就成为了其主要产业,而且日本成为了接待中国游客最多的国家。
显然,民间往来,促进了两个国家的相互了解,也使更多的中国人原谅了日本。
当然,这还包括两国的“联姻”关系。
这就是,日本在战后是一个男少女多的国家,而且处于适婚年龄的男性最少,而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男多女少的国家。更重要的是,长达十年的战争,中**队制造了上千万光棍。很多军人在一九四零年参军的时候在二十岁左右,而等到战争结束,已经是三十岁左右了。
以中国的传统婚姻观念,到三十岁还没结婚,那绝对是老光棍。
结果就是,在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五四年的十年间,总共有五百多万日本女性通过婚姻获得了中国国籍。
当然,也有部分中国人通过婚姻关系到日本定居。
只是,这并不表示日本没有工业。
战争结束十年后,日本赢来了一个黄金机会。这就是,世界各地的独立运动,以及中国在民族独立运动中扮演的角色,让日本获得了一个发展工业的绝佳机会,即为中国生产外援物资。
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的三年间,日本的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了出来。
这些企业,大多数都是服装厂、鞋厂等轻工厂,而且主要订单都来自中国,而日本生产的轻工业产品,大多通过中国提供的无偿援助被送往刚刚争取到独立的国家,让这些贫困国家的民众过上温饱生活。
轻工业推动了城市发展,而城市发展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日本的重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在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只是,日本一直没有获得发展军事工业的机会。
当然,中国当局也绝不允许日本发展军事工业。
更重要的是,日本没有发展军事工业的理由。
别忘了,日本在战败之后确立了和平宪法,而在周边地区又没有潜在威胁,不管是西边的中国,还是北面的朝鲜,都是日本的盟友。结果就是,日本一直没有组建军队,仅有的武装力量是一支规模不到两千人的武装警察部队,而且只用于国内治安,其他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防务都由中国占领军承担。
连军队都没有,日本自然不需要军事工业。
说白了,日本的武装警察部队、以及各地方的警察部门所需要的枪支等装备,全部从中国采购,且总量少得可怜。
日本的重工业,主要承担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的任务。
也就是说,日本生产的钢铁主要用来修建大厦、桥梁与铁路,化工产品则主要用来制造塑料与化肥,机械则以民用车辆与工程设备为主。与军火沾边的东西,哪怕是炸药,日本都得依靠进口。
二十多年下来,日本已经被中国打造成了一个“无害国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可以看成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比如,中国人去日本旅游或者是出差的话,只需要持中国护照,不需要像前往其他国家那样,首先去日本的领事馆办理签证,而是在到达日本的入境口岸时进行面签,或者是使用团体签证。
此外,中国政府颁发的很多证件与认证,在日本都得到承认。
比如,中国游客只要具有中国的驾驶证,就能在日本驾驶同类型的机动车辆,不再需要办理日本的驾驶证。
日本的“改造”有多么彻底呢?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因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效仿英国,所以在大战前,日本的道路是靠左行驶,即车辆为右舵。战后,日本修改了交通法规,全面向中国靠拢,即采用了与中国相同的右侧行驶,车辆全部换成左舵。
要知道,英国在战败之后都没有改变其基本交通规则。
显然,日本是一个崇拜强者的国家。中日一千多年的交往史足以证明,只要中国足够强大,日本就不是威胁。日本自身的历史也证明,日本很少跟强者为敌,只会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国家,或者是认为比自己弱小的国家。
日本再怎么发展都不是威胁,只要中国足够强大。rs